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世纪中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19世纪中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70年代前后

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1901年

清末新政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2—1919年

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

1915—1923年

新文化运动

 

 

—据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整理

材料为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说明: (1)论题:考生能拟出论题,即可得1—。没有论题,不得分。 (2)史实论据:以所给史料及所学知识(中外皆可)为基础的与论题相关的史实依据。具体操作:提及一个史实可得;史实得分不超过。(注意:作为论据的史实必须正确;史实必须有利于论证自己所拟论题。) (3)具体论证:要求考生在作答时,须紧扣其所拟论题展开论证。具体操作:若考生没有论证,不得分;若论证较为简单,得;若考生论证充分且有说服力,可得。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内容为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国的反应,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依据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的相关知识,概括归纳出观点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工业革命、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相关史实,围绕主题进行阐述,阐述过程中要求史论结合、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等,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第三总结升华,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中国人民反帝反封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点晴: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题虽然属于开放性试题,但在设问设计上与2017年全国卷1的42题相似,都要求考生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史论结合。首先,本题还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可能有精彩的论述的。其次,本题要求围绕“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题目,就回答难度来讲,要求学生对中外历史的对比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和分析。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扎实并且要能够掌握学科内所学知识的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其次要尽量地多做开放性试题,既可培养考生应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各种题型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及格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

汉建都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西汉政府沿秦岭北麓开凿了与渭河平行的人工运河漕渠,使潼关到长安的水路运输的路程和时间大大缩短。

隋炀帝动员大量人力开凿通济渠,联结河、淮、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

唐高宗时期,洛阳以东为水运,洛阳以西为陆运。中宗景龙三年,京师农业歉收,有人建议朝廷迁到洛阳“就食”。中宗不肯,说“岂有逐粮天子耶!”

北宋建都汴京,漕运路线大大缩短。南宋建都临安,位于产量区内。

元都大都,粮食“仰给于江南”。大运河中段改南北取直,东移山东;运河漕运,常因天旱水浅,河道淤塞不通,致使漕船不能如期到达。为了克服河运的困难和补助河运的不足,元朝统治者又开辟了一条海运航线。

清道光六年后,又开始实行河、海并漕。咸丰三年(1853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改漕粮折银(指用银两或其他物品代替)。同治十三年(1874年),官办轮船招商局成立,漕粮运输逐渐由海轮代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

—以上材料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汇编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历史上的漕运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漕运衰落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历史上漕运发展的特点。

 

查看答案

1861年,洪秀全邀请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到南京并度过了十五个月。对此,罗孝全曾声称:(洪秀全)要我来,是让我来做官.让我宣扬他的那套教条,还让我说服外国人皈依他本人。洪秀全此举意在

A. 用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承认其合法

B. 利用宗教信仰实现其政治目的

C. 重振太平天国政权的内政以及外交

D. 打破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围剿

 

查看答案

“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A. 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

B. 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

C. 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

D. 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

 

查看答案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下表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1851~1874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中变化表

省份

1851年

1874年

安徽

约3760万

不足1460万

江苏

约4430万

不足2000万

浙江

约3000万

不足1100万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 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 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 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查看答案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