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时引起人们思索的问题有: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等。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文明核心区到处都在提出、探讨以上这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古典时代伟大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体系。这些体系的代言人——中国的孔子、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是同时代的人,这并非偶然之事。?因为上述地区,都遇上了同样的动乱和挑战,只是各自做出的回答极为不同,从而,各自的发展方向也明显不同。
——整理自《全球通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闸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暂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就要顺应人的自私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治强生于法”“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
材料二 把治权寄托于少数贤良,毋宁交给多数平民;法律的统治才是最好的统治。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人尽管聪明睿智,然而他有感情,因之即会产生不公道,不平等,而使政治腐化。用法律来统治则可以免却上述流弊,因为在这里,治者和被治者都是自由民,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都享受法律上的权利;有了法律可以遵循,即使统治者也不敢胡作非为,破坏法纪。
——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关于“法”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与亚里士多德关于“法”的认识的不同之处。
下图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孔子”照“镜子”
A. 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B. 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全球化潮流
C. 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
D. 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
《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 儒家思想鼓励参与商业等经济活动
B. 商业竞争激化了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C.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诸子百家兴起
D. 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 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 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下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这说明我国古代
言论者 | 名句 | 出处 |
老子 |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 《老子》 |
管仲 |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半则知荣辱 | 《管子.牧民》 |
孟子 |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孟子.离娄上》 |
A. 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
B. 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
C. 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
D. 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