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四个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几个重要的都城,其中④处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 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B.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C.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
D.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早在明末清初,中国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就先后创办了印局、帐局、票号等金融机构,但遗憾的是他们的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乏大规模海上贸易,中国商业丧失了扩大发展的机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影响资金流向
C. 闭关锁国国策限制国际交往 D. “官本位”思想影响人才走向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
叙述 | 出处 |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 《清圣祖实录》 |
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 《清世宗实录》 |
今朕虽逾六衮,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机之劳贳力。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 《清高宗实录》 |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
B. 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
C. 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
D. 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在论述古代明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下列史实与该朝代相符的是
A. 西南地区开始进入中央版图
B. 设十三州部加强对地方的管辖
C. 西藏属于宣政院管辖
D. 宦官参政导致政治日益黑暗
王国斌认为,到明清时代,中国的皇帝和地方精英之所以能够应对空间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的治理挑战,基本上是因为从上往下的直接治理和从下往上的间接治理能够相互配合。这表明
A. 官僚政治不断成熟
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家国同构一脉相承
D. 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材料三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瑞荫认为设军机处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