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面对北宋中期的时代困局,王安石推行了变法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面对北宋中期的时代困局,王安石推行了变法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上患陕西财用不足。(王)安石曰: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O

材料二“市易法”使执行者自己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卖果卖冰,甚至“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青苗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有些县官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的变法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述变法措施相同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据此,请就政府有效推行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1)主张:以理财为中心;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抑制豪强地主兼并。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 (2)缺陷:政府垄断商品买卖;地方官强制借贷,盘剥农民;青苗法利息偏高。认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改革措施执行中出现偏差。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可知是以理财为中心;根据材料一“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可知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根据材料一“抑兼并,便趣农为急”可知是抑制豪强地主兼并。第二小问,关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大地主大商人的既得利益等方面思考作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市易法’”使执行者自己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卖果卖冰,甚至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脂麻则脂麻贵”可知政府垄断商品买卖;根据材料二“‘青苗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可知是青苗法利息偏高;根据材料二“有些县官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可知是地方官强制借贷,盘剥农民。第二小问,关于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措施的执行等方面进行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发展情况

 

先秦时期

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

 

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

传统家庭的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以小型核心家庭和直系家庭为特点的家庭形态占据了主流,以家庭为单位的

小而全综合经营的小农家庭生计模式逐渐定型

隋唐五代时期

传统家庭第一个兴盛阶段,生产工具的发展为小家庭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小家庭与大家庭共存

宋辽金元时期

传统家庭发生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以壮年夫妇为核心的三代五口之家成为此后中国家庭的主要形态

明清时期

传统家庭达到鼎盛

 

民国以后

传统家庭衰落,现代家庭兴起

 

 

——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势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窗见河,出门过桥”的江南水乡双林镇,元明以来,史载“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五月载银而至,委积如瓦砾。”“吾镇之乡村无不栽桑”,“近镇数村,以织绢为业,男子或从事绞线,常出市买丝卖绢”。外来商人形成规模,出现了泾县会馆、宁绍会馆等。随着外来定居的商人通过家族繁衍和科举考试成为本地的缙绅,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都较前大为减淡。士绅并不像某种“经纪”或者“代理人”,他们似乎在这个官府不在场的地方扮演着官府的角色。崇善堂等地方慈善组织逐渐向地方自治组织转化,基于共同利害的社区认同开始形成

—据赵世瑜《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等

材料二  中世纪晚期以来,几乎所有威尼斯人都是商人,他们的活动使得地中海的商业网络扩大,甚至进入中亚、印度和中国去寻找商业机遇。威尼斯货币是当时欧洲普遍流通的货币。银行家们向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商人发放信贷凭证,商人们发明了分散商业投资的新方法,有限责任促进了商业合伙关系的形成。关于债务、破产等的商业习惯法得到推广。威尼斯还成立了城市共和国,他们自己管理城市事务。每一种公共设施都可在威尼斯找到典范:退休公务人员的年金制,对孤寡的照顾,医院的医疗福利制度等等。威尼斯作为“自由的长女,闪烁着自由之光的童贞城市”,堪称世界上早期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国家

—据(美)本特利《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双林镇和威尼斯城市发展特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双林镇为代表的江南市镇和以威尼斯为代表的意大利城市对两国社会转型影响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宋代“田制不立,畎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冒伪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这表明

A. 土地制度变革影响人口流动

B. 人口快速增长影响赋税收入

C. 宋代小农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D. 放任土地兼并影响政府收入

 

查看答案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人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政府采取此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沿海民众接济反清势力               B.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

C.天朝大国物产比较丰富               D.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

 

查看答案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B. “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D.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