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天子封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满城而自守也。”(《谷梁》)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 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扩张疆土
B. 分封制易导致分裂割据
C. 诸侯国领土不能随意扩展
D. 诸侯国实行小农经济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此判断,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是
A. 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B. 形成森严的等级秩序
C.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 目的是拱卫王室
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世袭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一个根本性特点,就是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和社会政治权力在不断流动,而且是制度化流动。第一,身份地住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我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就一直在流动中,而且有制度性保证。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第三就是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不仅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社会、文化问题。
——摘编自姜义华《“自信”的根基》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文明发展的动力”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充分。)
李贽曾赞扬郡县市是“千古创论”,李其等人“皆是应运豪杰”。这说明郡县制度(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巩固了封建统治
C. 产生了深远影响 D. 适应了政治需要
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