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对大多数人来讲,现实社会完全缺乏理想和希望,它沉溺于过时的自满,陶醉于物质与消费,”……精神空虚迷茫,处在异化的非人性发展状态”,其在艺术上突出表现为
A. 古典主义 B. 浪漫生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 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B. 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 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③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④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和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A. 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历史学家钱乘旦曾写道:“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这里修补的“两个方向”具体指
A.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西欧国家建立共同体
B.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推行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推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政策和西欧国家一体化
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
A. 苏联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B. 苏联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 苏联更加重视轻工业发展
D. 苏联否定斯大林模式
到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经济作物更糟糕,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活困苦中。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
A. 政策调整迟滞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B.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越来越严重
C. 协约国的武装干涉破坏经济发展
D.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