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了中国,又把把中国的典籍宝藏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欧洲,大大深化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文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走俏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走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你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根据材料一(图),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1)通过商路交流;借鉴其他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 (2)东西交流加深(欧洲人的认识趋于全面,改变了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东西方历史发展的差异或西方发展迅速与中国发展缓慢(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思想解放与因循守旧)。 (3)因素: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阻隔,使早期文明交流限于毗邻地区;经济贸易与科技发展等,拓展了文明交流的范围;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的不同,使文明交流呈现复杂性;文明的多元与共享价值,使文明交流具有互鉴的意义。 启示: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文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 【解析】 试题(1)本问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仔细观察材料一图片信息,本问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南欧爱琴海古代文明及其与外界的交往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图片相关信息,不难看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存在紧密联系。可以从如下角度来认识:南欧爱琴海古代文明通过商路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南欧爱琴海古代文明在不断的借鉴其他文明;ƒ南欧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是共存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吸收等。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 世纪达到顶峰”等,结合所学知识,本问实际上考查西方国家在科技成就领域与中国宋元时期的交流,即肯定,但对中国的认识不断在发生改变,大致从明清时期起,至19世纪否定的程度达到顶峰。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可知,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这样来认识:A.对中国认识的程度上:东西方交流加深,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更加全面,不再仅仅停留于对东方认识的理想化阶段;B.中西方生产方式及生产力发展速度上:近代西方,采用机器大生产,效率高,发展相当迅速,而中国仍停留在传统的农耕文明阶段,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性,生产力发展相当缓慢;C.民主政治是否建立上: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不断建立及完善,而中国仍在不断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坚守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等。 (3)根据三则材料所显示的相关信息,这些材料的共同主题是:关于中西方的文化(文明)交流问题,而本问考查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相关启示。根据三则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认识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主要体现在:A.地理交通环境等自然因素的阻隔,不利于人类文明的交流,而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等的进步,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交流。B.经济贸易等领域的交流,可以拓展文明交流的范围,有利于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交流。C.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冲突与思想观念等的不同,使世界文明交流呈现出复杂性与艰巨性;D.坚持“文明的多元与共享”理念,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世界文明交往环境,从而推动世界不同国家及地区之间的文明交往等。 针对以上诸多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如下启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避免不了相互碰撞,呈现出交流的艰巨性。‚不同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借鉴,要尊重他国文明传统。ƒ不同文明之间应该长期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增加互信与理解,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材料三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查看答案

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2014年3月24日讯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删除: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拿破仑是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他强化中央集权,编纂《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起初,推动革命深入,捍卫革命成果占主导;后来,日益与旧制度妥协,还建立帝制。对外战争既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打击欧洲旧制度,传播革命思想;又侵略扩张,图谋称霸。前期战争的主导方面是反干涉,此后却逆转了。

对拿破仑的评价,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主张:①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又反作用于他所处的时代;②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③区分人生不同阶段,动态评价;④区分不同活动领域,全方位评价。

—据李元明《拿破仑评传》整理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中法历史上都涌现了不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请您评价拿破仑,您会更注重材料三中的哪种主张?请结合历史事实扼要展开。(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查看答案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9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分)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分)

 

查看答案

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

批准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年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5

1870年

第一款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年

第一款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

1971年

第一款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予以说明。

材料二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