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

——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9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分)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分)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分)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日本: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1)据材料一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得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等要点;据材料一“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等要点。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因此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再根据材料二信息“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说明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得出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等要点,再结合所学,得出中国自身国际地位提高等要点。 (4)注意题目设问要求“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中两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珍爱和平;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以来,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也应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创未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

—据《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

 

查看答案

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

材料二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火报告的主要内容。

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

 

查看答案

(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在1619 世纪中叶的世界经济发展中,英国的地位步步上升,最终独占鳌头,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中最大的剥削者。表2 所列为英国在这一进程中的历史事件。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演进路线,是由解决了欧洲欠美国债务的盟国间的金融协定所决定的。针对这些协定的谈判,将冲突从战场上转移到了外交家的会议室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此前的角逐让位于盟国彼此之间的竞赛。而美国则从这场竞赛中胜出。

——[美]迈克尔·赫德森《金融帝国: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

材料三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追求自身发展时,若一直忽视甚至无视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则不仅危害自己,更要殃及全人类。

——贺金瑞《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补充两件大事并说明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二战后世界经济演进中是如何胜出的。(12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美国确立各自经济地位主要方式的不同及其启示。(12分)

 

查看答案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

繁体字

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

沙發、牛頓、布爾什維克

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

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統

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

西學、洋錢

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88年6月-7月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

1941年6月22日

苏德战争爆发

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7月-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89年-1990年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

1991年12月

苏联正式解体

 

 

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