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海沿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

—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推动力。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的看法。

 

(1)特点:斗争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斗争目标是争取自由和法治。 影响: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2)背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不断进行改革;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西方城市管理体制和理念传入中国等。 推动力: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 (3)看法:城市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城市化发展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性。 【解析】 试题(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可以从参加主体、斗争方式、斗争目标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从商 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义的瓦解等方面分析。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近代工业”并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第二小问从政府、市场、社会团体方面作答。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从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城市化过程中各方面推动力的关系来思考,城市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城市化发展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至1923年秋,(苏联)谷物生产已基本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进而在私有制农业复兴的基础上商贩们迅速活跃起来据估计私营商贩控制了全国商品零售额的75%。材料中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西欧国家纷纷采取措施以解决科技落后于美、日的问题。法国制定的“研究开发基本法”以信息技术为首要开发领域,西德实施为期5年的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英国则开始了高级信息技术发展计划。上述现象表明

A. 欧共体的合作貌合神离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 政府干预思想影响深远

D. 两极格局即将被瓦解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经济出现了一个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所谓的“新经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经济”特点的是

A. 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

B.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C. 克服了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顽疾

D. 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

 

查看答案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查看答案

表为不同学者关于罗斯福新政这一事件的历史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罗斯福新政

评价

学者

新政没有解决下列根本问题:如何使巨大的自然财富和令人吃惊的生产潜能为所有美国人造福。这个问题必然引起的政治也没有解决。

霍华德·津恩

新政留下了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甚至引起一些麻烦的新问题,它不曾证实它能在和平时期实现繁荣。……它(却)增强了自称为千百万人说话、但有时只代表一个很少的利益集团的权力。

洛克腾堡

罗斯福新政是失败的,因为它保护(美国)信用《制度》)胜过保护其人民。

桑托斯

 

 

A. 最终以失败告终

B. 没能挽救资本主义制度

C. 具有阶级局限性

D. 有成就的同时也有失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