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C.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题文)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
A. 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 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 不满雅典民主现状
D. 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这一观点
A. 指出了知识是人生存之本
B. 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C. 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相等的
D. 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题文)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量刑越严重。由此可知
A. 罗马法是为了保护贵族利益而制定
B. 罗马刑法受到希腊人文精神的影响
C. 罗马法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
D. 罗马刑法尚未确立罪刑相适应原则
(题文)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提出反映了
A. 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 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
C. 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 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这反映罗马法的进步性是
A. 继承古希腊的公民意识
B. 公民的平等是基于自然的平等
C. 强调了公民的主权平等
D. 运用法律极力维护共和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