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里说:孙中山思想早期倾向于卢梭、林肯等人,1913年以后,思想转变,甚至对卢梭的天赋人权也大加诟病;论调无形中与列宁的(武力统一)已渐趋一致。这反映出
A.人的思想会随着时代变化
B.三民主义理论得到了发展
C.中国尚不具备民主法治的条件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
据有关资料介绍,1967年至1976年的十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事为6.8%,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9%,如果此则史料真实可信,那么保持这一时期增长的的一个重要因素应是
A. 邓小平的经济全面整顿措施
B. 苏联对华经济建设的支持
C. 周恩来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下图是1723-1903年中国税收变化的统计.据此可推知
A. 财政支出的扩大促使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B. 工商杂税的迅强增长反映了政体的变化
C. 农业税收的平稳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持续
D. 税收总额的变化说明了税收结构的调整
下表为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的不同语态所占比例变化表。该表不能够反映
A. 意识形态是影响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B. 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
C. 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中国对美国态度
D. 不同语态折射出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
1954年宪法草案审定时,在文字表述上将原先条文中的“为、时、应、得、其、凡”等字,全部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也都去掉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力求表述更加准确
B. 更好地体现人民性
C. 强化宪法的权威性
D. 尽量体现社会转型
民国时期,朱自清、闻一多等教授共同起草了一份《宣言》:“此局一坏,恐世界大势断不容我再有统一之机会……此次之叛变,假抗日之美名,召亡国之实祸,破坏统一,罪恶昭著。”此宣言所针对的事件使
A. 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抗 B. 广大的东北地区沦为殖民地
C. 国共由两党对抗走向合作 D.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