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年,齐相公、晋文公曾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北击戎狄,拥戴周王。这些行为
A. 加快了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
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
C. 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
D. 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奭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贵族的叛乱
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
(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在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上推行的与材料观点吻合的举措及具体内容。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城镇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有的学者把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归纳成以下公式:
中国抗战胜利=国共合作+苏联出兵+美国原子弹
请根据材料并运用中国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公式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法律是政治生活中亘古永存的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
(1)材料一所叙述的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
材料二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