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湖南官员周汉刊刻了一本反洋教的通俗图册,题名为“天猪教”。他认为世界上只有儒、佛、道三教为正教,此外再没有第四教了,一切洋教都是“鬼叫”(鬼教的谐音)或“天猪教”(天主教的谐音),应该加以诛灭。他还认为教会侵略是想来“谋中国的江山”。下面对周汉反洋教斗争的评析,正确的是
A. 盲目排外倾向严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
B. 把传统文化作为反对洋教的武器,维护国家主权
C. 此举是为了愚弄百姓,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D. 卫道爱国与反帝斗争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题文)甲午战后五年间,清政府共借外债七次,总数370,000,000两。辛丑合约,赔款至关银450,000,000两。又规定以金偿还。后来因磅亏无着,又借汇丰银行1,000,000磅。后来又有币制实业借款。四国银行团,共付过垫款100,000磅。所以当有清之末,所欠外债如下:
注:以上各项借款,总数系17,611,000两,只占赔款三分之二。据此可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庚子赔款实在是致中国死命的
B. 列强借此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C. 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D. 清政府被迫最终将外债悉数偿还
“若纸烟,若小眼镜……用者辄置极刑。罗稷臣星使之弟熙禄,自河南赴津,有洋书两箱……途次被匪(指义和团)系于树下,过者辄斫……一仆自言相从多年,主人并非二毛(指说洋话、用洋货的人),亦为所杀。”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义和团
B. 中外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
C. 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运动
D. 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曾指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充分肯定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
B. 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评价历史
C. 认为“压迫、剥削、侵略”是应该完全肯定的
D. 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