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单位:%)。表格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
1997年 | 25.5 | 38.1 | 17.9 | 18.5 |
A.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B. 农轻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C.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 工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
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些措施
A. 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 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 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D. 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表明当时
A. 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 “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C. 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 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A. 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
D. 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就国内政策而言,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政治上发展民主”直接体现在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实现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C. 提出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D.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
A. 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
B. 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
C. 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
D. 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