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历史知识内在逻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思维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A. 耕耙耱技术的普及
B. 垄作法的应用
C.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 代田法的推广
两汉时期,中国逐渐建立完善以祭祀农神和籍田为中心的农事祀典制度,形式有封禅、请雨、立春礼、立秋礼、祠社稷等。这反映了
A. 当时农业技术的进步
B.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此确立
C. 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D.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基本特征
《考工记》一书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生产工具、兵器、量器、制革、染色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书中不仅有详备的技术规范,还明确表明从事技术劳动的是“百工”(工匠),百工之上有专职官员管理。这表明
①先秦时期“百工”地位高
②《考工记》有官方色彩
③先秦时期我国手工业发达
④民间手工业的曲折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这称颂的是
A. 漕渠
B. 白渠
C. 龙首渠
D. 都江堰
下图所示青铜器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是我国辉煌青铜时代的杰出代表。它铸造于
A. 商周时期
B. 西周时期
C. 春秋时期
D. 秦汉时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注、:1902年《中英商约》和1903年《中美商约》都申明一旦中国的法律制度经调查确认为“皆臻妥善”,两国即放弃在华法律特权,至少在原则上承认领事裁判权存在的有限性)。为此,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
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新刑法草稿在1908年完成。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律进行了修改。
——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分析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比较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