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依照执政者的个人喜好以及亲疏关系来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公共事务,而不是...

“依照执政者的个人喜好以及亲疏关系来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公共事务,而不是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在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成就是

A.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

C. 制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确立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目标

 

D 【解析】 “而不是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说明法律面前不能体现人人平等,法制观念不强,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在新时期确立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目标,故D正确;材料信息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民主党派,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法制观念不强,不能真正实现法律的公正公平,与宪法的制定无关,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成员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查看答案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A. 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B. 体现对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

C. 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D. 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查看答案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 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 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 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查看答案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A. 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B. 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

C. 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D. 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

 

查看答案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C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

D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