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香港陷落开启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崩溃。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香港陷落开启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崩溃。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在同盟国的地位却开始上升,国民党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收回国家主权的要求,包括香港主权问题,也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理解和支持。由于英国的顽固执守,1943年,中英签订所谓“平等”新约,英国放弃了握之已久的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但仍留了包括香港问题在内的很多特权。

—摘编自周锡瑞、李皓天《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

材料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以保障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41年国民党政府提出一系列收回国家主权要求的历史机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时间和中央人民政府对香港管理的基本原则,并从国家主权角度简述“一国两制”的实践意义。

 

(1)历史机遇: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英帝国的衰弱;美国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2)时间:1990年基本原则:“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原则意义:在中国国土上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解析】 (1)从“中国在同盟国的地位却开始上升”可以得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从“香港陷落开启了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崩溃”可以得出大英帝国的衰弱;从“也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理解和支持”得出美国对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时间是在1990年,基本原则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原则。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着主权和国家地位来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我们的会议包括600多位代表,代表着全中国所有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和国外华侨。这就说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

—毛泽东(1949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不能搞成国家机关,因为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政协也搞成国家机关,那就成为二元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民主集中制就讲不通了。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共产党也是党派,也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但它的价值并不因此而有所降低。

—毛泽东(1954年9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什么?该会议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会议在我国政治建设的历程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2)材料二中毛泽东讲话的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前后政协的性质有何变化。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A有利于实现三通

B.不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能强化两岸的文化认同

D.有利于两岸的和谐发展

 

查看答案

1949年以后由于海峡两岸军事对峙,两岸人员往来和通商、通航、通商全部中断。台湾方面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是在

A. 1979年

B. 1987年

C. 1992年

D. 2008年

 

查看答案

19869月,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电视采访时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材料体现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图是

A.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B. 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C. 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

D. 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

 

查看答案

在“一国两制”方略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別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A. 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 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 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 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