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

《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这一建议体现了他

A. 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    B. 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

C. 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    D. 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可知他的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排除C;材料未涉及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排除D。所以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44年,大臣耆英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这表明耆英主张

A. 对外妥协以换取和平局面

B. 全面学习西方国家外交礼仪

C. 废除天朝上国的外交规制

D. 对外交往应变革“夷夏”礼仪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材料表明马丁·路德

A. 反对上帝的权威

B. 理性地看待权威

C. 反对教皇的权威

D. 承认国王的权威

 

查看答案

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A. 东周

B. 西汉

C. 北宋

D. 明朝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材料二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出处并归纳这两类作品各自的特点。

(2)材料三属于什么文学体裁?作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古代文学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显著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能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