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近30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材料二

2009年2月12日《环球时报》第六版转载了一篇韩国《中央日报》2月11日的文章,原题是《中国拯救资本主义?》,其中一段写道:中国网民最近热衷转载一篇独具特色的文章,跟帖无数,引发很大反响。文章大意如下:1949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198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2009年,只有中国才能救资本主义。 

(2)材料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背景,但文中引述的这段网文并不完全准确,指出其中表述最不准确的一句话并加以改正。      

材料三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摘自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3)为了稳定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重申了哪些经济发展战略为实现共同富裕,全会提出了哪些建设性主张?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1)三个节奏: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指出错误,改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其它大意相同酌情给分)  (3)战略:扩大内需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主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4)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认识: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解析】 (1)根据材料“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可以从上个世纪70年代、90年代、本世纪初三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说明。 (2)材料“1979年,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说法错误,因为我国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但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国依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概括为扩大内需战略;由材料“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可归纳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小问,由材料“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归纳作答。 (4)第一小问,可以从生产力发展、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思考。第二问,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归纳社会保障的评价,要强调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为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社会保障容易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造成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下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尤其是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唐代在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草市在北方称“集”,也有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命名的,如柴市、米市、马市等。    

材料二

清代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隋唐、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相似特点。

材料三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材料四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是如何处理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  

 

 

查看答案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曾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什么?

(2)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也试图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它的实施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3)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打击了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导致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 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 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 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 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 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 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民生改善    D.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