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

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 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

C. 儒道思想逐渐融合

D. 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

 

B 【解析】材料强调了既要刑法又要礼,即材料强调了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才能治理好国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礼法要并举而非儒家思想成为正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礼法思想而非儒道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礼法要并举而非慎刑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子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兴办

A. 加强了意识形态控制

B. 促使其他学派文化凋零

C. 实现了选官的公平化

D. 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查看答案

《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材料表明汉代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A. 儒家学派重视教育

B. 儒家学者对儒学的新发展

C. 汉政府的大力提倡

D. 研习儒学的士人阶层壮大

 

查看答案

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此等风气既盛,治经者遂变为无脑筋之徒,虽有耳目之思,都用诸琐屑无关大体之处。”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脱离社会现实

B. 儒家正统思想逐渐走向疆化

C. 儒家教化逐渐普及

D. 儒学成为功名利禄的敲门砖

 

查看答案

据《汉书》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重教活动

A. 标志蜀中私家儒学教育的兴起

B. 推动了汉代地方官学的发展

C. 体现了王国控制范围日益扩大

D.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全球化”一词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全球化2.0相比全球化3.0阶段在推动力方面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