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强调人君必须拥有“禁制”的权力,保持“能制”之势;并且君主要引导人们有所好恶,“然后可得而劝”,“然后可得而畏”,这样就“可得而制”。由此可知,董仲舒
A. 汲取法家思想的精华
B. 告诚统治者必须要实施仁政
C. 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D. 强调建立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 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 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 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材料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
A. 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 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 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 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在此,董仲舒的目的是
A. 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树“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
C. 使“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D. 令《春秋繁露》成为教育新经典
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①仁义恭俭 ②“君权神授” ③“天人感应” ④“三纲五常”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这反映出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B. 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
C. 儒道思想逐渐融合
D. 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