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直至辛亥革命之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的人们才第一次明确地运用一套与专制主义截然对立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去动摇专制主义的正统地位。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历史
D. 彻底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 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 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 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 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A.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 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
D. 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 中国国际地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
A. 与清朝关系友好
B. 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
C. 侵犯了中国领土
D.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表明科举制取代察举制是因为
A. 科举制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
B. 察举制下的官员无真才实学
C. 科举制能扩大封建社会统治基础
D. 察举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