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读下图,此图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A. 国民党挑...

读下图,此图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某一阶段的战争态势。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A. 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 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C. 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 国民党与共产党战略决战开始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这一阶段的战争发生在山东地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进行过重点进攻,地图显示的是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从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开始;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是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由此可知ACD排除,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它反映出

A. 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

B. 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

C. 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

D. 谈判没取得实质进展

 

查看答案

颂扬淞沪会战的歌曲《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词所反映的事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②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④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此事反映了

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时间

a年

b年

总人数

上半年约6万人,下半年不足2万人

约12万余人

组成

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各占53.8%、18.7%、19.1%

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各占10.9%、76.6%、7.2%

 

 

A. 1921年和1922年

B. 1937年和1938年

C. 1927年和1928年

D. 1949年和1950年

 

查看答案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

B. 巴黎和会一度给国人获得世界强国地位的希望

C. 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D.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抗争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