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捐输(即由士民报效,向国家捐献财物,政府对捐输人给予奖励)盛行。按旧制,捐人须赴户部领照,款项归户部拨用。咸丰以来,政府同意户部发空白文武职衔及贡、监生执照给地方省府,捐输人可直接在地方缴纳财物。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 西方国家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B. 绅商群体的经济实力发展壮大
C. 农民起义对清政府财政的冲击
D. 晚清政府面临严重的吏治腐败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亊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亊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晚清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A. 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B. 允许西方来华传教游历
C. 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D. 甲午战后放弃宗藩朝鲜
1902年,美国总统决定提名霍姆斯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霍姆斯
A. 任期6年,可连任
B. 任职需要参议院批准
C. 被授予最高立法权
D. 由选民按每州两名选出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单、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一无序言,二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
B. 法国人高效务实的风格
C. 民众毫无任何民主权利
D. 法国政治环境的特殊性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说明此宪法
A. 体现了共和主义原则
B. 规定了中央集权制统治
C. 具有民主政治的色彩
D. 确立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詹宁斯描述某国体制:“……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最后变成了一种义务。它起初是辅佐性的,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最终赢得了最高地位。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描述的是德国近代政治体制 B. 走了条疾风暴雨的变革之路
C. 尊重传统与适时变革相结合 D.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