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代一统,惩责其非,废九品中正法而创进士科。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代一统,惩责其非,废九品中正法而创进士科。历代踵行,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摘编自顾颉刚《中国考试制度史》序文

材料二  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三  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泰西(西方)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杈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度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原因。

 

(1)特点: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2)特点: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 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选拔人才;有助于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制度。 (3)新式人才:了解西方文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原因:近代以来中国受到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影响;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的冲击;需要实用人才应对近代社会问题;传统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解析】 (1)材料一问题可以转换成科举制的优越性的表现,根据“历代踵行,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结合所学内容可直接归纳得出特点。 (2)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一的关键句“升舍考试……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概括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学校管理、人才选拔方面来分析。 (3)从材料三文字内容中可以看出清末科举取士已经不再关注文学素养的高低而是强调是否了解西方文明,能否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得出科举取士这一转变出现的原因即:近代以来中国受到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影响;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的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戊戌变法的推动;清末新政的促进;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传统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A. 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 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

C.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查看答案

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战争的冲击

B. 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

C. 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

D. 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

 

查看答案

分析我国《1901~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造成这种地区差异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1901~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

省份

总计

省份

总计

省份

总计

江苏

45

安徽

17

奉天

5

广东

24

湖北

9

北京

2

浙江

22

四川

11

陕西

2

福建

17

广西

8

吉林

1

 

 

A. 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

B. 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 清政府控制力量强弱的体现

D. 通商口岸商人政治诉求强烈

 

查看答案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D.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临时约法》

A. 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 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 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 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