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主要原因是他
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 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
D. 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 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 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 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 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
顾炎武指出:“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这表明顾炎武
A.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 主张回归到“封邦建国”
C. 主张推行郡县制度
D. 旨在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及:“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这种社会现象表明( )
A. 商品经济增强了私有观念 B.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
C. 孝敬父母的传统观念打破 D. 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