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有人指出“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

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有人指出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这段记载反映出商代实行

A王位世袭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B 【解析】 试题王位世袭制指的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材料中主要是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引发人们的议论与王位世袭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纣之父母准确立微子启为太子,而其是妾所生之子,应当立纣,纣的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体现了商朝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儿子,故B项正确;分封制是分封诸侯,在材料中无体现,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所实行的制度,与题干时间不合,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材料二  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程”对儒学有哪些新发展。

(2)“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变革,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且时有生命之虞,只好逃避现实,缄口不提政治,不褒贬人物,而经学日趋庸俗、烦琐,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从而形成玄学。这种思想

A. 崇尚神学迷信

B. 吸收道家学说

C. 倡导学以致用

D. 动摇儒学正统

 

查看答案

汉唐以来,众多的外来文明落脚中华大地,尤其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冲突和融通的过程,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发展成为与中华本士的儒、道两鼎足而立的中华主体文化之一。这说明

A. 中外文明进行了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B. 中国儒家尊大敬祖的观念受到冲击

C. 印度佛教文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中华文明具有强大接纳力和融合力

 

查看答案

程颐、程颢兄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儒学大师,在其著作《二程遗书》中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该主张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 “致良知”

B. “格物致知”

C. “存大理,灭人欲”

D. “发明本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