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晚清时期上海小校场年画——《湖丝厂放工抢亲图》。此年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主要反映了
A. 新式婚俗取代旧式婚俗
B. 新旧出行方式的并存
C. 普通民众服饰的变革
D. 西方生活观念的接受
有学者统计,1933年12月1日的《申报》广告,当日该报的30版(10版为增刊)中,29版登有广告,总数多达540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1/4以上,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这说明当时
A. 报刊的时政新闻性功能减弱
B. 广告已成报刊竞争主要方式
C. 民众的社会心态日益开放
D. 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化
在深圳被设立经济特区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士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等等。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A. 经济特区开发不得人心
B. 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多
C. 特区改革开放的阻力较大
D. 特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了第一扇“窗”。材料所说的“第一扇窗”反映了
A. 传统经济体制彻底被打破
B. 对外开放实施的渐进性
C. 多元所有制体制的确立
D. 对外出口贸易日益扩大
下表反映了1978年至198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A. 通货膨胀现象日趋严重
B. 商品供应关系日益紧张
C. 超前消费问题日益突出
D.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规模地压缩了基本建设(指建设单位利用国家预算拨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投资,以扩大生产能力、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主要目标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建设经济活动)规模,从1960年的388.69亿元基本建设投资额缩减到了1962年的71.26亿元。据此可知,当时
A. 国家工业化建设有所放缓
B. 经济建设转向了民生产业
C. 国家财政出现严重的困难
D. 国民经济调整成效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