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吴虞指出:“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新文化...

吴虞指出: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直指

A.旧文学         B.旧道徳       C.君主专制        D.愚昧迷信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提炼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引文强调的是封建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教孝、教忠,体现了作者对传统孝道进行猛烈的批判,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中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旧道德,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A.图1战国《人物龙凤图》

B.图4清代《墨兰图》局部

C.图3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图2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查看答案

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可见,曾国藩尚未清醒认识到

A. 外资入侵的危害性

B. 工业时代的必然性

C. 西方技术的先进性

D. 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

B.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C.富含理性探索精神

D.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

—摘编自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

由1978年的1400多亿美元,提高到2004年的1.65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

从1978年到2004年为世界贸易增长做出了12%的贡献

加入WTO的3年里,中国进口了大约1.2万亿美元的商品

 

 

—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12月1日,万里说:“包产到户不同于分田单干。……包产到户……仍然是一种责任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是搞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根据万里的指示,一篇名为“联产计酬好处多”的文章在1980年4月9日的《人民日报》第二版上全文刊登。文章登出之后,反响十分强烈,大部分是赞成的,但是,很多人仍对包产到户怀有疑虑。1980年春天,内部刊物《农村工作通讯》第2期上发表的《分田单干必须纠正》一文,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违背了党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

—摘编自葛福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轨迹与未来走向》

材料二  1980年以前,70%以上的劳动力都集中在第一产业;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产业劳动力的比例开始减少,但1990年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仍有60%。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后出现快速发展,但其比重低于其他产业,1990年为18.4%,之后第三产业发展开始加速。1994年,二、三产业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分别为22.7%和23%,第一产业为54.3%。1978~1996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第一产业就业劳动力从占总数的70.5%下降到50.5%,平均1年下降1个百分点。

—李京文《国民经济管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3.6元,1998年增加到2162元。1978~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7.9%,比同期农业发展速度快1.4个百分点。2000年以后,在中央政府“惠农”政策的刺激下,农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2253元,增长到2006年的3587元。

—曾昭春、张浩杰、梁永国《我国农村经济政策的历史和现状评价及展望》

(1)材料一中万里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包产到户受到指责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包含了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逐年下降的原因。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综合三则材料,你对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