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 )
A.楷书 B.行书
C.草书 D.隶书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 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 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 吸收道家思想宣扬无为而治
D. 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题文)某学者评价“百家争鸣”时指出:“正是这一时期(战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才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一些人试图找到能够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法则。”由此可见
A. 战国时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 争鸣核心是重建社会秩序
C. 文化的繁荣源于社会混乱
D. “百家争鸣”只关注人际关系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 王韬 B. 康有为
C. 粱启超 D. 陈独秀
《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 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