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武建国认为唐朝“乃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国家,官僚、地主、百姓等臣民依照一定...

武建国认为唐朝乃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国家,官僚、地主、百姓等臣民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均平占有土地的制度,这是均田制的基本立法精神和实质。该观点认为推行均田制

A. 试图推行土地国有政策

B. 维护了小农自然经济

C. 确保国家财政税收

D. 企图追求一定条件下的均平

 

D 【解析】 试题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均田制,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均平占有土地的制度,这是均田制的基本立法精神和实质”可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三项虽然符合历史史实,但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十年磨一剑”……上述成语词组能够集中展现

A. 中国语言文化的精炼之美

B. 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精神

C. 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

D. 儒家格物致知的精神追求

 

查看答案

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呼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

B. “血缘出身决定命运论遭到冲击

C. 春秋战国礼乐崩乱的现状

D. 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者,桓公问管仲曰:“寡人请问度地形而为国者,其何如而可?”管仲对曰:“夷吾之所闻,能为霸王者,盖圣人也。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向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泻,因大川而注焉。”

—摘编自《管子·度地》

材料二  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回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三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编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管仲论述的主题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3)根据材料,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4)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明清两代,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藉田礼)。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

中国古代的《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统称五大农书,这五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农学专著中的杰作。农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取得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和中医学、天文学以及算学并称于世。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