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罗斯福(1882~1945)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

罗斯福(1882~1945)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等。这反映了新政的特点是

A. 损害资本家的利益

B. 实行计划经济

C. 建立“福利国家”

D.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对“财政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改革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D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根本上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排除A。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发展,但不是实行计划经济,排除B。“福利国家”出现在二战后,与材料不符,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A. 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

B. 国际贸易额下降,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C. 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D. 各工业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查看答案

19321933,英国和比利时的失业率为22%23%,瑞典的失业率为24%,美国的失业率为27%,奥地利的失业率为29%,挪威的失业率为31%,丹麦的失业率为32%,德国的失业率更高达44%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此次经济危机波及范围广泛    B. 失业问题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信号

C. 在危机中损失最大的是德国    D. 英国和比利时的经济实力更为雄厚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胡佛说:“当我们充分理解了20年代经济史的时候,我们将发现,终结了一个繁荣时期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他认为导致“这场崩溃”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

B. 工业生产蓬勃发展

C. 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

D. 社会生产能力不足

 

查看答案

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

A.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B.刺激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C.保证了生产的资金需求

D、增加了金融的风险性

 

查看答案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认为“必须加强法制”的原因,并指出我国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