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A. 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B. 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C. 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D. 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费正清先生说:“朝贡制度是儒家主张用于对外事务的一种办法,根据他们的主张,中国君主行使政治权力是有伦理依据的,正如仁君之能以德感召中国人民一样,他也必然会吸引外化的夷狄到中国的朝廷上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今天的外交不应该借鉴朝贡制度中的做法
B. 朝贡制度中的伦理性因素要多于军事因素
C. 有利于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 与现代西方的强权政治相似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话题 | 人物 | 看法∕史料 | 结论 |
专 制 统 治 | 孟子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
董仲舒 | 天子受命于天 | 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 |
黄宗羲 |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 |
谭嗣同 | 君,皆大盗也 | 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 |
A. A
B. B
C. C
D. D
据《汉书·文帝纪第四》记载,文帝的遗诏“乙巳,葬霸陵……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这体现汉文帝的主张是
A. 与自然和谐相处
B. 让百姓减少支出
C. 减少财政浪费
D. 与民休养生息
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A. 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B. 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 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D. 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