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祷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致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橫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454年,贵族和平民互相让步,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国“铸刑书”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族和平民通过《十二铜表法》各自获取的利益,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国“铸刑书”与《十二铜表法》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

 

(1)背景:春秋末期,奴隶制经济瓦解,封建经济逐渐形成;贵族垄断法律;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礼治秩序趋于崩溃;法家思想的兴起和传播;诸侯国变法革新成为时代潮流,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兴起。 目的:巩固郑国新兴阶级统治,稳定社会秩序。 (2)利益:贵族通过主导法律的制定,保证《十二铜表法》维护自身的利益;平民获得法律的审批权,他们通过将法律编订成明确的条文,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侵害其利益。 差异:郑国“铸刑书”是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斗争的产物,具有封建色彩;罗马《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奴隶主贵族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是奴隶制性质的法律。(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本题考查郑国“铸刑书”和罗马法,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郑国“铸刑书”的时代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封建经济逐渐形成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兴起、贵族垄断法律、礼治秩序趋于崩溃和法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其目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2)贵族和平民通过《十二铜表法》各自获取的利益,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等信息分析得出。郑国“铸刑书”与《十二铜表法》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从郑国“铸刑书”是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斗争的产物,而罗马《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奴隶主贵族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的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法制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前的习惯法是口耳相传,含混不清的,司法官使用习惯法时任意曲伸,平民深受其苦,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使刑事诉讼中的定罪量刑和民事诉讼中的裁决有了确定和公开的法律条文作为准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断。十二铜表法是当时罗马社会政治斗争,特别是平民与氏族贵族斗争的产物。它集中了过去的习惯法,并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编纂而成。它是罗马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重要标志,是罗马法发展的基础。 

——郭守兰等《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历史意义。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罗马法的特点以及意义.

 

查看答案

罗马法规定:“奴隶可以为主人办事、经商,……可以立为继承人,公家的奴隶还可以立遗嘱;奴隶有权提起自由身份之诉,乃被解放为自由人。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这表明罗马法

A. 是维护罗马境内所有人的法律

B. 不再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利益

C. 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奴隶的权益

D. 承认奴隶与平民有同等的权益

 

查看答案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时,占领了整个地中海世界。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解决这一困难的措施是

A. 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 开始实施万民法

C. 进一步完善公民法

D. 自然法取代公民法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 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 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 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