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主要说明
A. 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
B. 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
C. 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
D. 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
据“维基解密”网站日前披露,上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计划,打算派出鲍勃•迪伦等偶像歌手前往苏联巡回演出,去赢得公众支持……。美国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 扩大西方民主文化的影响力
B. 丰富苏联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C. 通过民间外交改善美苏关系
D. 撼动苏联共产主义的文化基础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 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 自身实力的削弱 B. 冷战对抗的需要
C. 经济危机的困扰 D.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各项,最能体现材料中“目的”的是
A. 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
D. 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冷战”,是两国竞争地缘政治利益的结果。苏联曾尝试将其地缘政治利益延伸到美国的后院,由此引发了 ( )
A. 朝鲜战争 B. 越南战争
C. “柏林墙”危机 D. 古巴导弹危机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A. 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B. 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C. 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D. 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