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有学者将孔子视为平等主义者,这是因为孔子主张
A. 克己复礼
B. 为政以德
C. 民贵君轻
D. 有教无类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下列各项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一句是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D.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人和谋士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浪迹于各国各地,主动寻找主人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这说明
A. 宗法分封制已完全崩溃 B. 军功成为各国授爵的依据
C. 贵族世卿世禄特权被打破 D. 君主集权意识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