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 阅读下列...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被赋予新的使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恭、宽、信、敏、惠……惠则足以使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

—《吕氏春秋》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

 

(1)核心:“仁”“礼”。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原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汉武帝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以归纳出“仁”和“礼”的思想。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是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第二小问从汉武帝时期政治和思想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

A. 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B. 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

C. 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D. 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

 

查看答案

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最多。这种天下观:

A. 起源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实施

B. 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根源

C. 表明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

D. 奠定了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查看答案

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管子·明法解》中也有关于“法治”的言论:“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下列关于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人治”

B. 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 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两者都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认为,过去人们常常把“儒家文化”、“儒家传统”当做“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同义词,但实际上从秦至清的整体看,中国传统的主流是“儒表法里”,因此传统中国一直存在着法家制度文化与儒家典籍文化之间的张力。下列最有可能符合该学者的主旨是

A. 儒家思想不是中国传统主流

B. 法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

C. 中国文化有表里不一的差异

D. 打倒孔家店能打倒中国传统

 

查看答案

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