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中共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该纲要作了以下军事部署:西路作战集团集结于九江至安庆地区,东路作战集团集结于镇江至江阴一线。根据这一部署,随后人民解放军
A. 展开战略反攻
B. 实施辽沈战役
C. 进行淮海战役
D. 发起渡江战役
1949年.《人民日报》相继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等报道。据此可知此时
A. 中共已转入战略反攻 B.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 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D. 北平和平谈判已经开始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 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B. 促进了平等意识的觉醒
C. 提供了民权政治的舞台
D. 奠定了民主宪政的框架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A. 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 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了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地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的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要和平,争民主”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打倒列强,除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