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说:当光绪宣统之间,全国有知识、有血性的人,可算没有一个不算革命党。但主义...

梁启超说:当光绪宣统之间,全国有知识、有血性的人,可算没有一个不算革命党。但主义虽算不同,手段却有小小差异。一派注重种族革命,说是只要把满洲人撵跑了,不愁政治不清明;一派注重政治革命,说是把民治机关建设起来,不愁满洲人不跑。两派人各自进行,表面上虽象是分歧,目的总是归着到一点。此处梁启超要说明的是辛亥革命

A. 成功的原因

B. 失败的原因

C. 发生的背景

D. 蕴含的启示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梁启超认为,光绪、宣统年间,“革命党”人一派注重种族革命,一派注重政治革命,尽管“主义”不同,“手段”小有差异,但目的一样;材料体现出对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的分析,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发生前的状况,没有体现出辛亥革命的成败原因及其启示,故AB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郑超麟回忆录》中说:“今人不满意于辛亥革命,认为革得不彻底。事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还不是照样统治着中国?可是现在,七十多年以后,回顾看看,我们不能不说,辛亥革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以后彻底的革命,就是从那次不彻底的革命发展下来的。形式上、称谓上的改变,孕育着后来实质上的改变”。作者强调的是

A.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B. 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

C. 辛亥革命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D. 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革命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这里所说的“失败”是指

A. 《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

B.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C. 孙中山的革命斗争不断受挫

D. 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

 

查看答案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关于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剪断一些枝叶”的表现之一是建立近代企业

B. “将这棵大树砍断”指推翻了中国封建制度

C. “树墩还在”指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五四运动是“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表现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查看答案

1912年,同盟会会员陈时募捐银元3.9万元,在武昌创办“中华大学”,取“振兴中华”之意。陈时自述其办学动机是:“民国成立,以教育为陶冶共和国要图。”在其校歌中又说:“武昌首义放出五千年历史的光芒,中华大学随中华民国同年诞降。达材成德,三民大同,与河山俱永,与国族人类以无疆。”据此可知,中华大学的创建

 

A. 为辛亥革命储备人才    B. 将教育与爱国相结合

C. 以开启民智作为目标    D. 引领了民间力量办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