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摘记:“长江北岸……大别山北面商城、潢川、罗山各县及田家镇虽先后失陷,然我军仍照原定计划阻止敌军于国防工事线之外;(长江)南岸之敌,……终不能越隘
口一步。”日记所记的战斗应发生于抗日战争中的
A. 太原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这样评价日本:“在欧洲人看来,日本是一个血腥变态嗜杀成性的民族。”美国前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也说过:“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下列可以作为确凿证据的有
①旅顺屠杀 ②七七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潘家峪惨案 ⑤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指定作为总动员业务中心的“资源动员”由资源委员会召集有关部门会同筹办,并首次提出迁移上海民营工厂到内地。上海民营工厂内迁的背景是
A. 淞沪会战使政府军队受重创
B. 上海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C. 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 中东部地区大部分已经沦陷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闻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城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一战的重要意义在于( )
A.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增强了正面战场积极抗战的信心
C. 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狂妄计划 D. 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1940年8月,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在电讯中写道:“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附近之华军,亦实行响应…所…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此电文可考证
A. 平型关大捷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以法律条约为基础的新型国家平等关系秩序。然而这一新的国家秩序在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驱动下,又形成了向外扩张的“世界国家秩序”。西方将暴力强权贯注到条约形式之中,用有悖于国家主权原则的条约制度,不断将更多的国家纳入新的“世界国家秩序”之中。18世纪末英国商人和政府开始谋划与中国建立条约关系;1816年带着“将公司贸易建立于安全、稳固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使命来到中国的英国代表阿美士德却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便被送回。此时英帝国开始放弃长期实行的和平协商方式,用武力与中国建立条约制度的舆论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普遍形成。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市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之(夷狄)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世界国际秩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将中国纳入“世界国际秩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做出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