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材料二  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三  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四  时人评论说:“统制蚕丝的结果,是在通过茧商,使农民负担重税……是在勒令小行闭歇,使富商大贾垄断居奇。”……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的各项举措,为国货开拓了市场,但政府直接介入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刘兰兮《南京国民政府的市场管理与经营》

材料五  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

—刘克祥《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1)背景:中国受到大萧条的冲击;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内容:振兴农业;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整金融。 特征:国家干预经济。 (2)影响:缓和了大萧条给中国带来的危机,促进了民族工业的恢复、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原因:政府对经济建设投入的资金过少;政府对农民征收的赋税过重;政府直接介入经营,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帝国主义依然把持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从根本上看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解析】 (1)背景:牢牢抓住1935年这个时间点,根据材料“大萧条已经结束”“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归纳国内国外的背景。内容:依据材料“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得出涉及农业、工业、就业、金融的措施。特征:类比罗斯福新政得出国家干预经济。 (2)影响:应结合材料和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积极作用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为抗战奠定基础回答,消极影响可根据“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概括归纳。 (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可以类比为民族资本主义得不到有效发展的原因,和材料信息“使农民负担重税”“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 “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分别从社会性质、帝国主义侵略、政府措施以及政策的副作用等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广东南海人陈启沅在家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这是中国民族资本经营的第一家缫丝厂。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华商创办的机器缫丝厂逐渐多了起来。

材料二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1912~1919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470多家,资本近1亿元,再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共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民国以前40多年的总和。

材料三  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1922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与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

(1)材料一中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我国已存在哪些类型的近代工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启示?

 

查看答案

历史地图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阅读材料,提取图片中两个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使图中变化出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A. 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 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 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 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查看答案

1947年,上海五家专门印制钞票的印刷厂一分钟能印制1600万元的纸币,日夜赶制仍不能满足需要。后来,国民政府只好发10万元的大钞。这给民族工业带来的影响是

A. 提供了更多的民族资本

B. 使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C. 减轻了官僚资本的压迫

D. 使民族工业遭到了致命打击

 

查看答案

1940年10月,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具体地说,它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中国东北由伪满洲国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在华北着重开发矿业、盐业,在华中则容许存在一些轻工业,日本“适地适产主义”意在

A. 摧毁沦陷区的中国民族工业

B. 从经济上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C. 采取“军事管理”的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

D. 将沦陷区的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