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公元61年,罗马市政官谢恭都斯为家中奴隶所杀。元老院将死者家中400名奴隶全部处死,这引起罗马城居民的骚动。元老院的这一判决
A. 带有习惯法的色彩
B. 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 表明成文法亟待制定
D. 激化了与被征服民族的矛盾
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的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材料说明当时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该图表明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尚未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起步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D.重工业、交通业、农业得到协调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一)……活泼农业金融、流畅农产运销,悉以合作社为基础,指导并改进之,以达到粮食自给自足为初步目标。
(四)……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
(八)……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
材料二 1937年3月……宋子文宣布大萧条已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不可否认,过去18月的事实说明,整个国家的境况……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
——(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材料三 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经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里程的90.7%。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材料四 时人评论说:“统制蚕丝的结果,是在通过茧商,使农民负担重税……是在勒令小行闭歇,使富商大贾垄断居奇。”……另外,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的各项举措,为国货开拓了市场,但政府直接介入经营,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刘兰兮《南京国民政府的市场管理与经营》
材料五 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
——刘克祥《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广东南海人陈启沅在家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这是中国民族资本经营的第一家缫丝厂。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华商创办的机器缫丝厂逐渐多了起来。
材料二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1912~1919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470多家,资本近1亿元,再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共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民国以前40多年的总和。
材料三 一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1922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与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
(1)材料一中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我国已存在哪些类型的近代工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条件。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重要启示?
历史地图中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阅读材料,提取图片中两个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促使图中变化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