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 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 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仁政”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读书提出的建议是: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陈独秀认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这反映出
A. 鲁迅、陈独秀主张用外来文化作补充
B. 中国人崇洋媚外
C. 鲁迅、陈独秀对传统道德文化持批评态度
D.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一文中说:“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下列对梁启超所说“今日诸学日新、思想横溢”的具体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②更多的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
③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④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支持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最重要的影响是
A. 活跃了思想,使学术兴盛
B. 对旧势力妥协,致使北大旧势力猖獗
C. 不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
D. 保护了进步学术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A. 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B. 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C. 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 改革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