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表明在明代
A.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手工业者对雇主依附性强
C. 已显露出近代化的曙光
D. 钱塘政府抑商措施已失效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英国诸如茶叶这种原本供贵族消费的奢侈品逐渐平民化、大众化。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尊卑观念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 B、贵族式的绅士风度盛行
C、极力追捧东方的生活方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往来
新文化运动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极力倡导“个性解放”;五四运动时,青年学生异常活跃,他们将各种“社会改造”提高到“个性解放”之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
A.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
C. 社会思潮的迅速传播 D. 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680万元,而甲午战争后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列强资本输出迅速增长
B. 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
C. 民族资本社会地位提高
D. 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对下列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一一《汉书·艺文志》古有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一一《史记,孔子世家》 | |
秦 |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旨守、尉杂烧之 |
汉 | 汉武帝时《诗》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成为《五经》之一 |
A. 西周以诗为考查官员政绩的依据
B. 孔子整理《诗》的目的是为“复礼”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利,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是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的目标,信仰即可得。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削弱了教会教皇的势利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