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其德意志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他不懂英语,不愿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大臣遇事商议出对策后交国王确认。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 国王的行政权已丧失
B. 为责任内阁制形成提供了契机
C.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 君主立宪制极易导致大臣擅权
光荣革命后,英国两党领袖在联合政府中争执不休。1694年,威廉三世罢免了一批托利党大臣,建立了辉格党占优势的政府,其中由最受威廉三世宠爱的几个辉格党大臣组成内阁。这一史实说明当时英国
A. 君主立宪制已名存实亡
B. 国王的行政权没有受到约束
C. 内阁是国王的秘书机构
D. 议会对王权仅起到有限制约
罗马共和国时期,只有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
A. 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
B. 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 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
D. 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
学界认为: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法突出反映了贵族意志 B. 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灵活性
C. 罗马法切实维护了平民利益 D. 罗马法具有良好的传承性与发展性
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罗马法的具体规范对后世有普适性效果
B. 古罗马法的法律技术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
C. 古罗马法已经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D. 古罗马法蕴涵的精神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下图是意大利学者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的《民法大全选译?物与物权》中的部分内容,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罗马帝国注意保护境内居民的私有财产 B. 罗马公共场所都有“不适用共享”性质
C. “万民法上之物”主要限制外邦人使用 D. 罗马法有意谋求疆域内诸民族有序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