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
A. 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
C. 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
D. 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
明朝时,“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即或退佃,尽可别图。故其视业主也轻,而业主亦不能甚加凌虐。”这反映了当时 ( )
A. 商品经济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封建剥削减轻 D.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B. 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C. 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
D. 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
《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
B. 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
C. 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
D. 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即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材料意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注重
A. 因地制宜
B. 适时播种
C. 使用绿肥
D. 精耕细作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 曹魏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26% | 15% | 4% | 17.2% | 24.5% | 46.1% |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 B. 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C. 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