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 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 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 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D. 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可得也。”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A. 发展生产,百姓归心
B. 从严治吏,消除贪腐
C. 实事求是,经世致用
D. 礼法并用,风清气正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
A. 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
C. 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
D. 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
明朝时,“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即或退佃,尽可别图。故其视业主也轻,而业主亦不能甚加凌虐。”这反映了当时 ( )
A. 商品经济发展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封建剥削减轻 D. 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
B. 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
C. 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
D. 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