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四、浙江省杭州府。”该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胶澳租界条约》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猷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意义在于
A. 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B. 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
C. 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
D. 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
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A. 鸦片走私与吏治腐败相关
B. 闭关锁国政策使鸦片贸易受阻
C. 中国官员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变
D. 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
在十八世纪的北京周边,煤矿的经营者发展出一套财务制度,与现今的普通买卖非常相似。在四川南部经营盐矿的商人通过宗族资产筹集资本,建立大规模且具有弹性的合伙关系。这些实例都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A. 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健康发展
B. 股份制成为企业资金主要来源
C. 明清时期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D. 一些企业财务经营制度的革新
(题文)苏州商人忌言“翻”“阻”二字,因为汉语口语中同音异义字很多, 所以措辞上的讲究就变得很有意思了。比如,“筷子”原称“箸”,与“阻”同音。因 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筷”来替代,故而有了今 天我们习成的“筷子”。这表明
A. 商人用智慧消除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
B. 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
C. 讲究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有利于生意兴隆
D. 商业活动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