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玉米,棉花,花生,大米,烟草和小麦)和“增加地力的”(豆科作物和牧草)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这一举措
A. 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B. 否定了农业调整法
C. 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
苏共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据此可知,布哈林
A. 批评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B. 主张加大国家投资来解决工业化急需的资金
C. 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D. 认为苏联的经济建设不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题文)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
A. “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B. “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
C. “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D.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加试题)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B. 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C. 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 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但是在法案通过后的10年里,工业垄断组织从24家增加到157家,资金总额增加了近7倍。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 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 国会力图维护美国的中小企业制度
C. 反垄断法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
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立法权涉及迁徙居住和公民权、海关与贸易、帝国赋税、度量衡与货币制度、铁路、邮政和电报等范围,还规定联邦法律高于各邦法律的制度。以上规定起到的作用是
①有利于建设统一强大的国家
②促进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强化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④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