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 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 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 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 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 相权不断削弱
B.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C. 皇权不断加强
D. 中枢机构不断完善
“二五”计划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条》:要求计划做三本帐,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则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帐,这在地方式必成的,地方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由此可见
A.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重
B. 中央部分纠正左倾错误
C. 经济非正常发展态势明显
D. 调整八字方针初见成效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关于第一个“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 其内涵是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C. 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D. 指的是郡县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团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酢,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简称贸促会)于1952年5月应运而生。1956年4月,国际商会亚洲与远东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委员会邀请了台湾商会代表,贸促会副秘书长舒自清向会议提出抗议,并且决定不参加会议。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贸促会已同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以及亚非等国建立和发展了民间贸易联系,同意大利、智利、奥地利的有关组织相互在对方首都都设立了商务代表处。与此同时,中国贸促会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会或工商会,同已与中国建交各国的贸易团体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商会“继续为国家的外交、外经贸战略服务”。
——摘编自成亚曼《新中国商会外交的特点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民国初年的民间经济外交相比,新中国成立后商会外交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